火星链 火星链
Ctrl+D收藏火星链
首页 > USDC > 正文

RES:碳交易和空气币的共同奥义:重塑规则制定权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本文来自代观公众号,作者:Iris。

编者按:碳中和的大背景下,ESG成为了一种可以产生溢价的显学。当数字货币因为NFT的爆发越来越因为NFT出圈的时候,环保相关的讨论自然也不能免俗。特别是近些日子,烧实体艺术品在链上映射的“行为艺术”层出不穷,连带着比特币搞耗电的“文艺复兴”话题,又被摆在了台面上讨论成为了环保爱好者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说巧不巧,我的好基友Iris是某985环境经济学出身,目前浮沉于二级市场。可以说我对新能源和半导体的认知都来自于她,平时我们的日常对话就是开各种腹黑脑洞和把公司拟人化。

Iris在n年前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碳交易的,可谓深刻。并且在我的耳濡目染(cx)下,她对币圈不能说耳熟能详吧,只能说是熟悉的很。平时交流下发现环保,碳交易和空气币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了如下访谈,希望对感兴趣的受众有所启发,enjoy!

太长不看版本如下:

1、比特币耗电的论点成立的前提是这些电可以被用到比挖矿更有价值的场所,否则挖矿反而解决了很多电力消纳的问题。

2、环保主义者可以考虑发明“绿色比特币”的概念来给比特币按发电来源分个三六九等。

3、可以把环保本身看成一个空气币,大家用各种行政手段为其赋能直到三根阳线改变信仰,用碳税的价格刚需让大家达成共识。

4、现在各国都在呼吁碳中和,是因为过去n年来,欧洲人以碳排放为基础造了这么多概念,说明环保/esg/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实现很多的目的:用新能源作为卖点拉选票、吸引更多的客户、让公司的估值更高等等在这个时间点,全世界的头部玩家和政客,为了各自不同的目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个剧本。

5、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议就像是名为环保概念下的不同公链,只是京都议定书就是一个偏中心化的联盟链,有一些类似于强制锁仓的要求,结果因为各个节点心怀鬼胎,以及各种增发bug而无疾而终。于是出来了更为去中心化的公链2.0版本巴黎协议,因为没有强制锁仓的要求,反而激起了各个节点因为他们自己的经济诉求和诉求而把屁股坐上来,于是火了。

6、碳交易和币圈最终会变成什么我也不知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了。旅程的终点并不重要,重要的与谁同行。

Alen:能否先介绍下自己?

Iris:本科学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最后在二级当搬砖民工。毕业论文写的是碳交易,写这个题目不是因为我喜欢,是因为我相信答辩专家们都不知道碳交易是什么东西。我写完发现碳交易本质上是一种信仰,不信是最大的障碍。后来发现许多东西都是一样的,相信只需要一个理由。不相信可以有一万个理由。

Alen:你对比特币挖矿耗能大不环保的问题怎么看?

Lido质押代币总价值突破150亿美元:金色财经报道,据Lido官方数据显示,其平台质押代币总价值已突破150亿美元,本文撰写时达到15,664,516,284美元,其中以太坊质押总价值占据比例最大,当前也触及15,486,462,182美元(约770万枚ETH),其次是Polygon,质押价值为108,281,794美元。

此外,Lido平台已支付奖励价值达到739,540,052美元,质押者数量为361,422个。历史数据显示,Lido平台质押代币总价值于今年三月超过100亿美元,这意味着该指标值在过去四个月增长超50%。[2023/7/14 10:55:32]

Iris:这其实是取决于你的预设立场是什么,首先高能耗是相对于什么高能耗?其次高能耗就是负面的吗?

如果我们要中性的描述这一事实,应该说比特币在挖矿环节消耗了大量电力。

对比特币高能耗批判的观点我有了解,但这个说法成立的前提其实是这些电可以被用在比挖矿更有价值的场合。如果这个命题不成立,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比特币用点电又怎么了?”

不过随着币价破60k,有新闻报道说某些地方的网吧也开始挖矿,这个情景下使用的电力确实可以argue一下。

据我有限的对挖矿的了解,大部分挖矿使用的电应该是没有比挖矿更好的用途的,或者说是那些电本来就是没有人会使用的——所以电的价格极其低廉。

专业矿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低电价。能在币价起起落落之间依然坚持下来的矿场,在电价方面肯定有两把刷子。有用小水电的,也有在西北地区等电力资源整体供大于求的地区挖矿的。这些电不拿来挖矿,在当地也很难消纳。无法消纳的结果就是弃电,这个概念对炒过新能源股票的应该都熟悉。

环保键盘侠继续反驳的常见理由就是这些电可以输送到省外去。

但到目前为止,国内电力资源最好的解决办法仍然是就地消耗。

把电送到其他地区使用的话有漏损问题和传输成本,还有不同地区的电网之间的交易层面的问题。我国的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跨区域传输和消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加上各种成本以后,对售电企业来说可能还不如把电卖给当地的矿工获利多。

我倒是可以给环保键盘侠支一招,如何正确的攻击比特币的高能耗。

在传统矿业,抨击开采污染环境是传统节目了。再结合欧洲发明的绿氢概念,我建议给比特币也分类。

如果是用非化石能源挖出来的,这是纯净的绿币。

如果是用化石能源比如火电和天然气挖出来的,这是产生了大量碳排放的黑币,一点不环保。对持有黑币的人还要征收碳税。

使用绿币进行交易,就站在了碳排放鄙视链的顶端。

作为对比,传统银行业养了那么多人,这些人每天通勤、三餐、办公室用的电,都用碳足迹来算一算,那可是天文数字……

Meebits本周已进入路线图“Meebits 1.2”并推出两周年专属PFP:金色财经报道,Yuga Labs旗下NFT项目Meebits在社交媒体宣布为庆祝项目两周年推出专属PFP,可以呈现如HYPE、DAZED和SPICY等情绪。此外,Meebits本周已进入了其路线图的新时代:Meebits 1.2,NFT持有者现在可以通过使用情绪作为主要升级来个性化他们的角色来动画他们的角色,并在支持HTML的NFT市场上机型展示,NFT 持有者还可以在元宇宙甚至Web3游戏中使用Meebits头像。[2023/5/21 15:16:26]

Alen:能用人话简单介绍下碳交易是怎么回事儿么?碳中和,碳捕捉,碳足迹都是些什么东西?

Iris:因为环境是公共物品,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公共物品被玩坏了就叫公地悲剧。

经济学上给的解决方案是将公共物品产权化和价值化,然后通过价格信号来矫正人们的行为。

使用币圈的话语体系来理解的话,把环保看作一个共识,但是这个共识并没有什么人相信,尤其是产生污染最多的工业界。

那么我们就发一个空气币,这个空气币代表的是一个环保共识,有了这个环保币,才有资格碳排放,所以也叫碳税或者碳配额。一开始可能没人认,但是没关系,只要大家联盟炒它,给它赋能,三根阳线以后,人们的信仰就改变了,共识就来了。

这个空气币可以是碳税也可以是排放权交易。碳交易的全称其实是碳排放权交易。

现在的碳交易就是强制产生碳排放最多的行业,每年年底必须购买这个空气币。

抽象的来说,这个企业排放量的越高,单位排放强度越高,需要购买的空气币数量就越多。

那么空气币越贵,环保这个共识就会越强。

退一步来说即使企业不信这个共识,但是涉及到真金白银和各种NGO联盟,企业还是会改变自己的战略的。最后不相信的企业的行动还是会和真的相信的企业是差不多的。

碳中和:是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实际操作是怎么样的呢,假如我是负责这件事情的人。我先拿着我所属行业的方法学,和我自己记录下来的数字,按一通计算器按出来今年的碳排放。

然后我再拿着新能源和种树等行业的方法学,再按一通计算器按出来今年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

最后两个数字相等我就可以宣布,我实现“碳中和”了。

碳捕捉: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者其他排放源中分离出来。这一步就是狭义的碳捕捉了。广义的CCS还要包含二氧化碳的存储和利用。

所以CCS技术又大致可以分成,捕捉、运输、利用、地址封存几个方向。

被黑客攻击的Vanity Address从Arbitrum空投中窃取50万美元:3月24日消息,被黑的Vanity Address已被用于从Arbitrum的空投中窃取价值 500,000 美元的代币。Vanity Address是一种定制的加密货币地址,其中包含用户选择的特定单词或短语,目的是使它们更加个性化和易于识别。但是,缺点包括可能被黑客攻击的安全风险。

该推文解释说,代币被某人窃取,该人编译了有资格接收 ARB 代币的Vanity Address,使用Vanity Address生成器生成了类似的地址,并将空投的代币定向到它们。对这些Vanity Address的黑客攻击使得原始所有者无法索取他们的 ARB 代币。(Cointelegraph)[2023/3/24 13:24:39]

很的遗憾的是,现在co2除了放碳酸饮料地质封存等以外,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大量使用的场景。

我个人的看法,这个只能等黑科技或者穿越选手来解决了。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通俗来说就是血统论和查家谱的碳排放版本。往上查三代,看看是不是纯正的绿色环保产品。工业党倾向把这个理解成一种新型的人为制造的壁垒。欧美用碳足迹来封杀落后产能,也可以碳足迹为借口加征高额的税收。

这个套路倒不是第一次使用了,欧美已经定义过绿氢和灰氢了。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才是绿氢,化工产生的氢气叫灰氢。都是H2,但是绿氢就是比灰氢高贵,有绿色溢价。

欧洲人以碳排放为基础造了这么多概念,说明环保/esg/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实现很多的目的:用新能源作为卖点拉选票、吸引更多的客户、让公司的估值更高等等。

在这个时间点,全世界的头部玩家和政客,为了各自不同的目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个剧本。?

Alen:碳交易的历史是怎么样的?过往有什么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现在我们搞碳交易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Iris:整个碳交易的历史虽然不长但还是充满了各种名场面的,先上几个名词解释,然后再介绍整个历史。

斜体字部分期初可先略过,回溯的时候再看

京都议定书:

KyotoProtocol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国立京都国际会馆所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滑适应、食物的安全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承诺期为2008-2012年,第二承诺期2012-2020年。第二期续约必须获得144个缔约国的批准,但是最后只有136个国家签字了。

全国政协委员吴杰庄:目前对元宇宙、虚拟世界金融支付、NFT缺乏成熟的监管:金色财经报道,2023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吴杰庄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元宇宙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吴杰庄介绍,当前,元宇宙产业发展中存在着挑战。一方面,先进技术“双刃剑效应”凸显,传统信息安全与意识形态保护受到挑战。另一方面,目前对元宇宙资本运作方式、虚拟世界金融支付、NFT缺乏成熟的监管。目前,美国元宇宙发展速度较快,我国在理念上与之接近,并具有较大市场,日、韩等国也在积极推动元宇宙发展。为此,吴杰庄建议我国以“数字货币”发展为前车之鉴,充分重视元宇宙发展与治理问题,积极推动支撑元宇宙发展的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关注元宇宙前瞻治理问题。[2023/3/12 12:57:36]

巴黎气候协定:

ParisAgreement是由联合国195个成员国于2015年12月12日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中通过的气候协议;取代京都议定书,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变暖趋势。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的一个基石,是应对气候变化、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工具。该体系是世界首个主要的、也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EUETS按“限额和交易”的原则运作。

限额和交易: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涵盖的厂房设施排放的某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具有一个上限?。该上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排放总量因此得以降低。

在该上限内,企业购买或获得排放配额,并可以按需要在企业间进行排放配额的交易。同时也可以从世界各地的减排项目里限额购买国际信用额。限制排放配额的总量确保了配额的价值。

每年年终,企业必须缴纳足够的配额以涵盖其所有的排放,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如果一家企业排放量减少,则可以储起剩余的配额以备未来之需,或将剩余配额向另一家缺乏配额的企业出售。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规定《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签约后的90天才正式生效。

把京都议定书看成一个宝具,发动技能是有条件的,不满足条件是无法发动的。

京都议定书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协议。协议的核心,所有后续计划都基于总量目标:39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之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5.2%。其中欧盟国家减排指标为8%,美国为7%,日本减少6%。

第一步是京都议定书把AssignedAmountUnit(AAU)分配到每一个国家,发达国家之间可以交易AAUs。这一步的漏洞就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由于经济衰退和工业萧条,不用做任何减排措施,碳排放量本身就是在走下坡路。

美国检察官正调查SBF等人是否将数亿美元资金转移至巴哈马:12月10日消息,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检察官正在调查FTX创始人SBF和其他参与FTX破产事件的人的潜在欺诈案件。检察官目前正在仔细审查FTX于11月11日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时,数亿美元资金是否被不当转移到巴哈马。

消息人士表示,美国司法部官员已开始对FTX如何处理客户的现金和资产进行全面调查,本周会见了法院任命的监督员,讨论他们打算收集的材料,还在深入研究FTX是否通过将资金违法转移到Alameda Research。(彭博社)

据此前报道,消息人士表示,美国曼哈顿的联邦检察官正在调查FTX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SBF)是否操纵了UST和LUNA的市场,以使他控制的实体(包括FTX和Alameda Research)受益。消息人士透露调查还处于早期阶段,目前尚不清楚检察官是否已经确定SBF有任何不当行为,或者他们何时开始关注UST和LUNA的交易。[2022/12/10 21:35:21]

用现在的新词来说,因为东欧国家早就碳达峰了,所以按照历史法来发放配额的结果就是东欧国家躺着挣钱,把AAUs低价卖给没有碳达峰的国家比如欧盟。描述这一类问题有个专门的词:热空气。

第二步是AAU在如何发放给国家内的不同行业,早期由于缺乏碳排放的历史数据,自然也没有人知道怎么发。那么怎么解决呢?

在euets的第一、第二阶段想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办法:所有欧盟成员国自行决定排放配额的分配。当时用国家分配计划(NAPs)来计算和提交的。NAP是基于各个国家层面上的,即所有国家分配计划的总配额量加起来相当于欧盟的配额上限。

自行申报的结果就是配额量高于排放量,配额价格就不值钱,相当于空气币跌到地板,本来就很脆弱的共识就瓦解的更快了。

很快人们就发现这种自行申报的方式是没有前途的,最后EUETs决定废掉NAP换成了建于欧盟层面的、各国之间同步的NationalImplementationMeasures(NIMs)来决定每个参与减排的企业最终获得多少配额。历史法也基本没人用了,因为这么多年下来历史数据够多了。配额分配都根据不断迭代的基准线法来确定。

第三步企业履行减排义务的时候,除了可以使用配额之外,还可以使用基于项目产出的抵消类减排额。

CERs:经核证的减排量是指从一个被批准的CDM项目中得到的,经过对一吨碳的收集、测量、认证、签发所得到的减排指标。

CER、ERU在EUETS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使用限制在10%左右,各个国家设置了略有不同的使用标准。到了第三阶段EUETS只接受来自LDCs的CER项目。

CDM项目的种类有几十种,但大部分CDM项目集中在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水电、垃圾填埋气体发电、提高能效、燃料替换等六个领域。

上面这段话看起来毫无联系,但是这当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套利机会,最后东亚人直接把市场玩崩了,所以才有了第三阶段只接受LDC的CER这一个补丁。

?图片来源:?WorldBank.Mappingcarbonpricinginitiatives2013

对于EUA和CER的历史价格走势,有许多不同版本的解释。

我为论文头痛的时候研究了半天,怎么也没看出价格和基本面的关系,直觉上价格和流动性的关系更大。如今我已经是一颗老韭菜了,更加确定流动性才是风险资产的亲爹。

EUA刚上市的时候价格高,就和现在炒次新是一个逻辑,不知道是什么先炒了再说。随着金融危机变成欧债危机,资产价格哪有不崩的道理。虽然不少学术论文对这一段的崩盘解释成因为配额供给过多和交易规则改变引发的。

随后EUA价格就稳定在了10块左右。但是在遥远的东方,有新能源项目的东亚人知道了可以通过申请备案自己的项目,得到批准后就可以获得大量的CER,当时的CER价格还在5欧/吨CO2附近。一个小型项目每年可以产出1-2万吨,中型项目可以产出6-8万吨,大型项目年产出10万吨以上。这对于项目业主来说是一笔额外的收入,获得CER只需要花费一些费用去认证和申请即可。

随后,来自中国地区的CER产量暴增,CDM项目从注册到第一次签发需要的时间从500-600天增加到了800多天

CER价格也在东亚人近乎无限的供给下,价格也向着归零前进。

还记得Alen和我说他参与了yam然后没几天就说归零了,接着又是2.0了。

我还记得在相关报道里有大概这么一句话:YAM造成了76万美元的损失。多么巨大的损失。

我很想吐槽,EUETs要是知道只要花这么少的钱就可以提前打补丁,当年CER捅的篓子也不至于这么大了。不管是涉及的金额还是参与的人数都多得多。

不管怎么说,2011年CER的这个小插曲让欧美第一次见识了东亚的薅羊毛之力。

介绍完我最喜欢的小插曲再来介绍一下京都议定书为什么完了,以及为什么换成巴黎协议了。

京都议定书在1997年-2005年的时候总体还是很和谐的,参与方也都相当积极。但是随着真正开始搞节能减排了,不和谐的声音就出来了。

2001年3月,小布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义务”为由,宣布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

前半句很好理解,后半句的意思就是中国作为当时的温室气体第二排放大国,不应该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就不参与京都议定书。直白一点就是,除非中国参加,否则美国就不玩这个了。

但是美国作为当时的排放第一大,一旦退出,京都议定书发动技能需要满足55%的条件就要变灰了。所以呢当时欧盟就忽悠俄罗斯参加,让京都议定书不至于因为美国的退出直接扑街。

最终俄罗斯在2004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90天后《京都议定书》的又满足技能发动条件了。

2005年的时候,参与国家基本还是有信仰的。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全来了,饭都吃不上了自然对环保也没有信仰了……

2008-2012年的每一年的气候会议谈判都是一个目标,让京都议定书可以第二期续约。已经参与的国家提高自己的减排目标,同时努力忽悠中国美国也参与进来。每一年的气候大会都是一样的剧情,因为海平面上升受影响最大的岛国代表声泪俱下的发表演讲,非洲国家代表表示我都参与了但是说好的发达国家给我们的技术和资金支援在哪里?发达国家代表的反应用当时的流行词来形容,就叫十动然拒。发达国家十分感动,然后拒绝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期。

在这样扯皮了一年又一年之后,来到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期的第一年,2013年。此时俄罗斯说因为中美不参加所以我退出了。日本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也都宣布退出不完了。最后京都议定书第二期的缔约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全球总量的15%。

但是协议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后通过直接修改技能说明,给京都议定书强行挽尊。

最后大家发现,你搞这个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气候协议是没有前途的,搞个技能发动条件最后把自己搞死了。于是乎,自下而上的,自愿性的巴黎气候协议出现了。

相比京都上来就奔着法律约束力来去,巴黎气候协议就像一个看起来很有趣区块链的新项目,没有就自上而下的国家气候目标,也没有任何强制的要求。巴黎气候协议只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行动框架,让各国自愿做出减排承诺,并且每五年提升一次。

巴黎协议就是一个你相信你就参与,不信就不参与,完全是自愿的。

巴黎协议为什么最近看起来变得厉害呢,因为巨鲸们跑步进场了,还带喊单的。

2060碳中和!

日本:我2050就中和了!

韩国:2050+1!

Alen:想要真正实现碳交易,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Iris:很多人以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是今年才开始的。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首先中国从2013年开始就建立碳交易市场的试点了,一共有7个试点:北上广深和天津、湖北、重庆。

今年要做的碳交易市场虽然说是全国性的,但实际上只有全国的电力企业参与。其余的工业行业比如水泥钢铁电解铝什么只是计划要纳入,纳入时间仍未公布。

至于为什么只有电力企业参与,有一种我认为比较现实情况的说法是:因为光伏风电平价上网需要维持一个合理的irr,所以出售CCER成为这些新能源项目的增加收入的一个新途径。

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基本就是照搬了欧盟的EUETS,交易的是配额和CCER两大类。配额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从名字可以看出,CCER完全继承了当年CER的名号。电力企业配额的缺口大概是5%,CCER可使用限度也在5%。

当前碳交易体系的问题非常明显,方法学存在巨大的漏洞。

这些漏洞的存在也不是没人看出来,宏观层面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最近就暗示过确定总量目标的困难。

微观层面的漏洞在2013年开始的试点期间就不断暴露出来:以电力行业为例,电力企业的员工不理解碳交易,他们的工作职责也仅限于履约。那么提交数据的环节,这个数据可能并不是实测的而是用的缺省值。第三方核查机构对数据的核查也近乎形同虚设。

这些漏洞往好的说,是可以靠打补丁一点点的补上的,只是需要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

往不好的说,漏洞多到这个程度,等于就是一个后门。这个后门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最后的数字怎么按出来,可能是非常艺术的一件事。

数据全部上链可以解决一部分数据的信任问题。再加上因为碳交易本身是个低频的交易,一般一年里都是快到履约的时候成交量才会显著放大,平时成交量较低。这些特点其实都非常契合区块链目前只能支持低吞吐量的特点。

alen给我看过几个币圈的打着碳中和旗号的项目,我看完以后的感想就是:不愧是币圈,这么快就发现了要自己建立标准这个最大的大杀器。搞环保的和二级市场到现在还没人说这个问题,也可能是不敢说。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目前对不履约的企业处罚措施接近没有。EUETS对不履约的处罚是每吨CO2罚款100欧元。中国的部分碳交易试点试过罚款金额是市场价格的3-5倍,碳价大概40元左右一吨,那么罚款也就是100~200元一吨。

处罚力度弱不算,因为罚款其实是这个要炒的空气币的价格上限,上限定的这么低,价格自然也低。价格低共识就不会强,就是这么现实。

Alen:越听越觉得碳交易和币圈有点像,谈谈你觉得的相似之处?

Iris:币圈是共识有了价格就有了。碳交易是反过来的,有了价格以后才有共识。

两者都是早期只有很少的人相信,但是价格上去以后信的人就越来越多了,逻辑也随着价格上涨不停的冒出来。

但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环保还是环保,比特币还是比特币,现在和十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价格和人们看待它们的方式有了巨大的不同。

环保或者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个理论本身的缺点并没有改变,只是人心变了。

怀疑论者还会发寒武纪以来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那张图,还会攻击戈尔拍AnInconvenientTruth的动机,还会说水汽对变暖的影响远高于二氧化碳。

比特币和刚被创造的时候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人们的看法变了。不管是怀疑者还是hodler,说的也还是那一些陈词滥调。

一个新的共识,当然要靠早期用户的cx,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碳交易和币圈最终会变成什么我也不知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了。

标签:CER比特币元宇宙RESInfluencer Doge量子比特币创始人2023元宇宙最新局Salad Ventures

USDC热门资讯
BLO:两位数学家因对零知识证明的研究获得数学界大奖阿贝尔奖

链捕手消息,近日,备受瞩目的数学界大奖阿贝尔奖公布两名获奖者,一位是匈牙利数学家拉兹洛?洛瓦兹,一位是以色列计算机科学家阿维?威格森。两位数学家因为对零知识证明的研究,而获此殊荣.

1900/1/1 0:00:00
TOKEN:对话 imToken 何斌:我们想让每个用户平等地使用DeFi

本文系链捕手原创文章,作者:LonersLiu钱包作为区块链重要的流量入口,为保证用户日趋多样化的需求,也开始慢慢从资产存储扩展到交易、理财需求,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钱包去使用DeFi.

1900/1/1 0:00:00
TAG:加密艺术家:Instagram 或将推出 NFT 平台,正与艺术家签订相关协议

链捕手消息,加密艺术家SeanWilliams发Twitter表示Instagram或将推出NFT平台,目前正与艺术家沟通签订相关协议.

1900/1/1 0:00:00
区块链游戏:对话 X World Games 创始人:新的游戏经济关系中,核心是游戏资产

本文系链捕手原创文章,作者:LonersLiu。Metaverse作为目前科技和游戏领域最火的概念之一,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包括去年话题性最大的两款游戏《赛博朋克2077》和《原神》,开放世界都.

1900/1/1 0:00:00
PSP:央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等纳入调查范围

链捕手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该修改工作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1900/1/1 0:00:00
COI:去中心化应用链网络 Octopus Network 完成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链捕手消息,OctopusNetwork日前宣布完成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D1Ventures、SevenXVentures、PuzzleVentures、PNYXCapital、.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