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链 火星链
Ctrl+D收藏火星链
首页 > DYDX > 正文

STEPN创始人Yawn: 地质勘探,开餐馆,到10亿美元的Web3杀手应用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从零道一,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发布。-节目简介-

YawnRong是STEPN的联合创始人。STEPN是一款web3的跑步应用,通过游戏化金融的方式让用户边跑边赚钱,并帮助减少碳排放。在2021年12月底正式上线beta版以来,迅速火爆全球,也获得了包括红杉和币安在内多家机构的投资。在本期节目中,Yawn先是和我们聊了他之前在酒店、地质勘探、餐饮和建材行业多样的工作经历,接着讲述了自己从2017年进入币圈,开始做加密货币投资,遇到熊市低谷,一直到21年末开始STEPN创业的过程。他还复盘了STEPN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用户获取和融资遇到的困难,也分享了他对游戏化金融和代币经济系统的深入思考。我们还覆盖了web3的很多方面,如监管、跨链、社区和社交等。收听节目本期节目的时间线:Yawn的成长和早期创业经历3:33印象最深的一段经历13:38曾经的GapYear像扫地僧17:28为什么2017离开建材行业进入加密货币行业19:05做了一个crypto投资公司,业务线不断扩展28:12在暴跌之后,还有信仰吗?29:26认识了另一位联合创始人Jerry30:30最早版本是如何做出来的?32:35如何定义STEPN?和庞氏的区别是什么?35:03买鞋子是入场券吗?STEPN玩家和平台的价值40:05如何获取STEPN早期用户54:08在开始项目前就对GameFi有深刻理解1:01:07首先要做一个能用的产品,然后要有创新性的游戏化设计1:05:21最早流动性池子如何建立1:08:23STEPN在社区建设中的创新1:10:42如何应对玩家的作弊1:15:17给新玩家的建议1:21:27听友提问:GST经济模型1:26:08关注的web3趋势1:29:22为什么不做跨链1:38:05对于STEPN社区和社交的计划1:41:29对于web3创业者的建议1:43:33领导力与招募人才1:47:00快问快答1:49:24对成功的定义1:52:23书籍推荐1:54:04最暖心一件事情1:55:39-文字整理-

从零道一:你是在哪里出生、长大?后来为什么到澳洲念书?Yawn:我是北京人,02年出来留学,算是比较早的一批。那时候其实我不太想出国,我高中比较偏理科,在澳洲的高中也是这样,选科就选了数理化生。我大学主修高分子生物,后来感觉在这边做科研还是不行,不像中国、美国这些人口大国,适合去做基础科学。澳大利亚这种人口比较少,科研岗比较少的国家很难做,一个萝卜一个坑,别人不走你是进不去的。科研人员也非常卷,预算被砍得很厉害。后来我就去读市场,也是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这种转换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写了这么多年的观测报告和实验室报告,和商业类论文完全不一样。对于市场学毕业的同学来说,一般出来就是做销售,我不太想干销售,就找不到工作。隔了一段时间我跑去西澳打工了一年,在酒店里铺床单、倒垃圾。后来人家觉得我做的不错,让我开度假村那种长长的小车,挨家挨户收垃圾、收被单,最后扔回洗衣房,然后载客人。白天去酒店打工,晚上去麦当劳打工,这样干了一年,类似于GapYear。那时候高中很多同学都去了悉尼、墨尔本这些城市,就想自己应该是去大城市里闯一闯,还是回农村继续待着。后来还是觉得不太喜欢大城市,更喜欢安静,所以就一直在村里待着。现在我还在这里,我不太喜欢换地方。回来以后也算走运,找了一份半市场、半销售的工作,受雇于一家做地球物理勘探设备的公司。帮他们做了一个网站,包括SEO这些。后来他们教我怎么去做地质勘探,就走向了挖矿的道路,是真的挖矿。我们每天都要穿着橘黄色的衣服,配着透明马甲,澳洲的苍蝇很多,你要把头给罩起来,衣服要把全身封死。在野外拉电缆,要做很多地质勘探的工作,也会帮他们写各种报告,他们教你怎么读这个图形,然后把这个图做出来,去解释地底下是什么。文理科算是都帮忙了。第一,你要能吹。这底下有什么东西,大概能值多少钱?因为我们要和很多大的矿业公司合作,他们要看底下是不是有金子或者铜这些资源。又要说这个挖掘的成本值不值,澳洲的人工太贵了,他要去算,所以要计算写的非常模糊,同时你还要写出点东西来,不然跟没写一样。有很多的小技巧,这里文科理科的知识都需要用到。我给他们做了四年地质勘探,到12年就退出了。因为勘探是一个很苦的工作,干三周休一周,要去那种荒山野岭根本没有信号的地方,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开安全会议。然后拿起对讲机大家开车去没有人的地方,就开始拉电缆,弄各种设备。你还要跟钻井的人一块工作,看下面到底是什么东西。那时候正好有朋友想一块儿创业,几个朋友在一起整天琢磨怎么创业,盘了一家小餐馆,算是阿德莱德一个网红餐馆,老板想去搞点高端的,就把这个餐馆卖了。我们当时野心勃勃,开始逐渐外扩,当时十多个人。后来中央厨房也出来了,开始去签加盟商,做品牌拓展,就把食品行业的产业链做起来了。从零到一是很难的,我们花了差不多三四年才把第一家分店和中央厨房做出来,早期积累很困难。后来去做建材也一样,我们早期犯了一个错误,有一批货定错了,就一直出不去,资金也就收不回来,最后花了两年多才补救回来。做实业早期很难,容错率非常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在澳洲创业的人,很多人在第一步就会失败。从零道一:你跨了非常多的行业,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Yawn:其实就是在GapYear叠被子和在麦当劳炸薯条的那段时间。在澳洲,读书无用论的价值观对我们影响很大,工地上随便一个打井的工人年薪25万澳元,100多万人民币。在建材行业做的不错的水管工,一年也能赚个15万到25万澳元,非常轻松。如果你是管工再开个公司,那赚的更多。蓝领可以赚这么多钱,还读什么书?教授的年薪也就10万到20万澳元,可能都没有给你修水管的那个工人赚的多。所以高中的时候,有很多人说我不想去上学了,就去学个技校。这个思想也影响了我一段时间,但后来叠被子的时候,就觉得还是应该多看书,多研究。每天上班的时候就拿本书,管理学、市场学,各种各样的书,没事的时候也翻开看,读了不少。把心态沉下去了,可以坐下来研究一些东西,这个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从零道一:你在做了建材行业之后,在2017年进入了区块链。是什么引起了你的兴趣?Yawn:我是2015年的时候做的建材业,那时候澳洲造了很多高楼,建材市场非常繁荣,感觉是机会来了。但后来发现不是那回事,很多建筑商会直接从国内去运材料,而且建材行业很需要关系,得认识人。价格和材质区别非常小,最后就拼谁的关系硬,几乎是被垄断的行业。就觉得好像没有那么赚钱,正好区块链机会来了,就进入了区块链。从零道一:你是什么途径了解到的区块链?Yawn:我第一次听到是16年,是因为我们餐馆的一个店长邀请我去她家里做客,她老公是澳洲最大的电信公司Telstra的一个电信工程师。他看到我说,兄弟,我最近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的东西叫比特币,那时候比特币可能几百块钱,他说他全仓了比特币,还决定把工作给辞掉,我们就一堆人就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比特币,那时候我还有些心动,结果这个店长后来辞职了,也就没再有机会接触,也算是第一次机会就丢失掉了。第二次是2017年左右。我们是非常爱折腾的一帮人,那时候也做一些网购和代购。经常有人问我们接不接受比特币付款,后来我们就接了比特币。我们自己弄了一个比特币钱包,然后他给我付款,就收了几个比特币。我们就研究怎么卖,那时候澳洲有交易所,我们说卖。但合伙人就说等等,搜一搜看看,交易所之间的价格不一样。国内交易所的价格比澳洲要便宜一些。我们说这是个机会,就把国内的比特币买了以后,在澳洲这块儿卖,变成了搬砖模式。2017年年中我们开始搬比特币,一直搬到2017年的9月4号,那天晚上差价没了,比特币暴跌。发现94来了,之后差价就没有了。那天很伤心,以为能干好长时间,一天能赚千六到千八,很高的回报。我们就看看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其他的机会,那时候ICO来了,大家疯狂投。和现在的NFT市场很像,今天买第二天卖,一下赚10倍。我们做实业的哪看过这种钱,像我们做餐馆、建材,早上六点钟起来,查车、查货、打包货、订货。再花好多个月到货拆货,然后再去卖。是非常非常苦的行业,就这样一年也就赚8-10%,流水可能不错,但是利润非常低。而且经常做错一单的话,可能要好多单才能把这个钱给赚回来。比如,运货的时候砖碎了,你就要自己去补,砖烧出来两个批次颜色不对,要重新弄,这都是血的教训。我们没有见过像在币圈一样这么多钱的行业,那还搞什么建材餐饮,不搞了。就像现在很多人说,我们allinweb3,我们那时候就allinICO,allincrypto,好景持续了大概3到6个月,然后开始暴跌,从2018年的2月份比特币触顶19,000多,一路跌到了2019年的3月12号,跌到了3000。我们就每天看着自己的资产缩水,非常伤心,感觉做什么都不行,真的是无力的挣扎。从零道一:把你在币圈的经历比作一部电影,这次大跌算是你的中场时间吗?Yawn:我复盘一下那时候的心态,一七年我卖了一套房,差不多三四十万澳元,然后就allin,刚开始很夸张,我投的ICO都不算是好的,就已经翻10倍了,那时候很多百倍币。但结果就是怎么赚的,就怎么赔回去,挣扎的时候是很无力的,不管买什么,任你怎么调仓都是亏的,越拿它越跌,越跌你就越拿着,就一直就跌到谷底了。很多币都是这样,是很惨的。那段时间每天就看自己的资产缩水,当时也没有金融背景,按说现在一看熊市要来了,割肉止损就结束。那时候就想再等等,没准还能涨回来,输了10%,输了20%,等到亏了三四十的时候,卖不卖就没什么区别了,到了七八十就开始后悔为什么那时候没有卖。为什么很多人对大盘或者美联储的动向这么敏感,我觉得都是有自己痛苦回忆的,基本上就是最后资产的95%这样就跌没了。但是还好的是,后来又加了点仓,19年开始挖比特币,又挖回来一些。我们做了一个crypto公司,专门投项目。到后来业务线做得也稍微多了一些,开始做OTC、挖矿。18、19年的时候我们是非常痛苦的,但也在不停的去观测市场。到2019年3月份的时候,经历过暴跌之后如果还有信仰,觉得这个行业还可以起来的话,继续去做,那这些人到现在应该都做起来了。我那时候认识的朋友,现在都挺厉害的,自己的基金或者项目都做的不错。很多人也离场了,但离场之后和这个行业再也没有缘分了。从零道一:经历过2019年3月份的大跌后,你觉得你有信仰吗?Yawn:其实我们信仰是动摇过的,从18年的高点之后一直持续了一年一个月左右,每天都在跌,而且有几次暴跌,比特币的回撤有几天可能在15%。好几次我就看着手机,不停地再跌,觉得这个行业完蛋了,但总有一丝希望,还是希望它能回来。在深熊的时候,大家就已经不看了,很多群大家都不说话了,觉得非常萧瑟。从零道一:后来你是怎样跟合伙人Jerry认识的?Yawn:其实是很巧合的。这一次牛市的时间太长了,有几次觉得就是要崩了,但是没崩也没跑,被动收益还不错。我的心态是从19年的暴跌到20、21年逐渐躺平。我觉得托管一下,DeFi挖矿一下就行了,开始过半退休的生活。Jerry在20年左右搬到我这条街上,他看到我车牌上写的crypto,知道我是做币的,我们就认识了。他的游戏公司做的差不多了,也不用他太操心了。我们每天就是喝喝酒,晒晒太阳,没事就扯淡。过了一年多比较惬意的生活,就准备投资,中散这种感觉,做OTC赚一赚比较稳的钱,然后挖挖矿。一级市场我们经历过ICO那个阶段以后,投的也非常谨慎,没投太多。赚不了太多的钱,但是肯定比做实业好,觉得也许一辈子就这么着过去了。结果有一天和Jerry去聊Axie就聊出了STEPN这个事,又回到了当年创业初期的感觉,很多的记忆又回来了。从零道一:听说当时你们一个通宵就确定了思路,画好了草图,很快就组建好了团队。具体的过程是怎么样的?Yawn:在外面看确实很顺利,但其实有非常多的阻力,各种各样的黑天鹅事件和技术上的门槛非常多。因为我有一个投资公司,Jerry有游戏公司。我们的这些员工都已经工作很长时间了,后来我们把两个公司并到了一起,大家只互相磨合了一小段时间,就能够进行比较有效的开发与管理。我们从21年的8月份左右产生想法,开始是想做GameFi,然后想要做什么样的GameFi,再去判断这个市场允不允许我们把这个GameFi做完,做完后还能保持在一个相对较好的市场状态。那时候是很悲观的,包括对美联储的加需预期和对双顶的这种长牛市,是我们没有看过的。从2016年的时候,比特币有过双顶,完了以后就开始暴跌,再然后17年就起来了。我们看历史觉得牛市可能没有多长时间了,是否应该下一个牛市再去试?还是放手一搏,直接干?或者要在设计上面有更多的突破,可以让我们快速的把产品做出来。美工、游戏开发计划这些事情是很花时间的,叙事怎么设计?游戏机制怎么设计?这有一套很繁杂的计划,我们的时间是完全不允许的。从零道一:你们想让STEPN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当时的想法是什么,现在呢?Yawn:世界上所有相对成功的公司,都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来去看待,它们都在自我进化,方向就是对所处环境进行最优的适应。一开始设计STEPN和未来的STEPN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想法,就像忒修斯之船,船身的每个零件都换了以后,它还是之前那个船吗?一开始STEPN就是想做一个GameFi,到现在我们也不太确定最后会变成什么东西,这个过程之中非常多的东西会被替换掉,各种游戏元素可能都被替换掉,最后成为的这个东西,肯定最符合未来我们的定位。所以未来想做什么很难去回答。回过头看过去的六个月,开始我们想做一款简单的可以迅速上线的游戏GameFi,所以整体所有的设计都以最快落地为首要目的,为了赶上牛市的尾巴。市场热度在这,就算我们走熊了,也可以在熊市里逐渐积累我们的用户。因为我们也看到了Axie的模型,它18年出来的时候其实也是很惨的,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沉淀,之后才起飞的。所以我们说不怕,在熊市沉淀,但是应该在牛市的时候迅速开启这个项目。所以我们所有产品推进的目的都是要迅速落地,迅速积累用户,做宣传,这是第一步。但当我们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发现GameFi里有非常多的问题,比如工会问题和生命周期问题,所谓庞氏经济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做一个GameFi,等2024年比特币再减半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撑过这两年时间。我们一定有新的东西出来去解决生命周期的问题。所以我们就进入了第二版的游戏设计,8月份有的想法,在9月份立的项,10月份我们就做了内测版。这时候我们就思考,不能把它做成一个游戏,否则很难去保证它的价值,因为游戏本身不产生太多的价值。我们应该把它做成一个不强调游戏,但有游戏性的App,集成更多这种基础建设类的东西,比如说NFT市场、钱包、SWAP功能。把这些功能集成了以后,第一它比较容易上手,第二其它的东西是可以产生价值的。比如在NFT市场赚的钱可以反哺我们的tokenomics,这就可以解决GameFi是庞氏的问题。庞氏本身是不产生价值的,但如果你有一个NFT市场,你的项目有资金进入,完全可以用挣的资金去补你的用户,比如一年我赚一个亿,那我拿出5000万来补用户。如果我没有这个市场,我就没有东西可以补,这就会陷入庞氏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才是前面进的人赚后面人的钱,本身不产生价值。从零道一:打个比方,玩家买了5双鞋子,买鞋子这个过程就是正向资金进入过程对不对?买了这个才有入场券,玩家才可以玩这个。这个理解对吗?Yawn:你是从其他玩家手里买的,这个玩家可能是在你之前进来的。这也是很多人诟病整个GameFi的经济系统,说你是Web3,我们作为游戏开发商并不主动卖NFT给玩家,物品生成是由其他玩家生成的,所以才有所谓前面的玩家卖他的生成的NFT产品给后来的玩家。那很多人说这我就明白了,就是击鼓传花,就不去看其他的东西了。但这里边是各方进行各种博弈的,有人有这种冲动性消费,产生了需求,就会有专门把他的物品卖给这些冲动消费的人。这个东西就像一个大漏斗,消费人总是少数,但可能花比较多的钱。打金的人是多数,这些金就是卖给这些少数人消费的,所以你的游戏性就要很强,强到这些人愿意去多花钱,还要有足够的币可以让他们去花。这时候我们发现,仅仅游戏冲动的话是比较弱的,真正强的冲动更多的是像皮肤这样的炫耀性。如果游戏不跟社交挂钩的话,人们消费的冲动和意愿都会有很多的下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走到最后,游戏设计的方向是要做可以产生正向收益的、平台类、有游戏性,同时也要有社交性的一款综合的生活软件。人是一个社交的动物,有相应的社交需要和为社交花钱的冲动,有人进来以后,通过XtoEarn的方式给他们提供这个东西。在Web3上,我们作为游戏开发商或者基础设施的制造者,不产生物品的,所有的物品由用户产生的,我们仅仅提供一个场所,让他们去交互自己产生的物品。然后我们有一个NFT的交易平台,让他们在里边进行交易。交易的时候你会产生收益,按照Web2的做法,它是把收益自己就拿了,这也很正常,你做一个公司要盈利,要付员工的工资,把收益赚走是天经地义的。但是Web3就是我们拿出来一部分收益,再反哺给我们的社区。那时候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双轨制的价值生产模式,用户在平台上通过Xtoearn的方式,他们交到了很多的朋友,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帮我们再去向其他人做宣传。像我们这种比如说movetoearn的方式,它更多是一种获取用户的渠道,这要比我们打广告的阻力要少,客户转化率要更高,至少高在两个量级。人们的确感受到了这个游戏或者游戏性的App给他们带来的不光是金钱的收入,还有身心的改善,他才会真心去向身边人去推荐和推广。其他人进来了生态,所有人都在做出贡献,不停地产生游戏里边的物品然后卖给其他的新人。新人进来以后觉得不错,再拉其他新人过来。这和传统上web2的公司花钱做广告,比如滴滴会说来了以后给你优惠券去消费,是一样的道理。只是我们这些收益和产品是由其他用户生产的,他们要有一个交易的地方,我提供交易的地方,我平台是赚钱的,这是天经地义的,赚钱以后我不自己拿,我拿出了一部分再回馈给我们的社区,这时候社区就会非常的开心,不用担心说只要没有新人这个App就塌了。Axie就是这个样子,新人的增长一旦下降,币价和所有的生态支撑一下就没有了。但是我们因为有了自己的NFT交易市场,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创新,让我们的盈利能力进一步上升,我们就可以拿出盈利的这一部分回馈到社区。即使我们新用户没有增长了,因为我们在游戏内部有币销毁的过程,币的总量还是在下降。只要在游戏里有他的消费和游戏币的销毁,即GMT的销毁,那它的总量还是会不断的下降,我还可以用我的这个盈利继续去烧GMT。最后是整体的实际通缩和通缩预期的管理,你能看到它里面是有多重价值的产生和维护的。我们甚至没有讨论到价值的维护,现在在跟很多跑鞋公司合作,做我们整体的品牌的推广的时候,总是要回到一个问题,像LV、GUCCI这种奢侈品,它为什么卖得比即使是同样皮革、同样设计的包要贵的多?包括现在无聊猿、CryptoPunks为什么那么贵?都是因为品牌效应。我们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空间去打造一个品牌,通过合作、联名的方式去打造品牌,你的品牌有盈利能力,有一个非常强的社区,这个社区还可以自我裂变,而且裂变的边际比Axie要高,至少高两个量级,因为它并不存在任何入门门槛的问题。它是一个非常容易增长的经济模型,在这个有限的时间段内,打造好整体的公司品牌定位和NFT的效用和整个tokenomics平稳的转变,这是一个可以长线去做的事业。我们甚至还没有谈到减碳,如果你可以通过减碳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进入这个App,不光是对自己的身心有很好的帮助,这里面产生的利润一部分还会回到减碳和公益上去。从零道一:在跟投资人聊的时候,他们能理解STEPN这件事情吗?Yawn:我们融资其实不是很顺,因为我本身也做了几年的一级市场,认识一些投资人,之前经常分享项目。所以这次开始我们想的很容易,说找朋友帮帮忙,大家都是同行,投一点钱,但当你作为项目找朋友的话就完全不一样。第一你pitch就不会,我们的pitchdeck改了40多次,最后改到0.43版。几乎没有任何人相信我们,很小一部分人相信我们,现在也成了很支持我们的投资人。大家听到我们想做的事情有几个反应,觉得太小众做不起来,跑步、Crypto、GameFi不行,技术壁垒过高。他们也知道这里面技术壁垒真的很多,防作弊、GPS都不是币圈开发人员熟知的领域。这里边涉及到非常多的东西,包括手机化,把它的模块集合化。我说我去做一款手游,里边集合了SWAP、钱包、人工智能防作弊、GPS精确测跑了多久,而且轨迹全部都是在路上,加上代币经济学,最后还要面向全世界4亿的跑步者。听到这些,你只会付诸一笑。其实是走了非常多的路,很多人不信我们。后来我们认识到的问题比上面说的还要多,就一个一个的攻坚,每一道坎儿都迈过来了。我们也就是上了币安之后才得到一些认同,之前很多人认为我们是无法把这种产品给做出来的。从零道一:去年10月到12月期间你们是怎样获得早期用户的?Yawn:感谢Solana给我们提供了机会,10月份正好有一个黑客松,我们参加了并且在GameFi领域得了一个名次。Solana作为这次牛市最火的一条公链,有非常多的人在关注,很多人会喜欢参与投资Solana生态黑客松赢奖的这些项目。所以来了一批投资人,来了一批用户,大概3000人不到,那是我们第一批在Discord上面比较活跃的用户。那之后就开始邀请,开始做各种各样的答题、抽奖,送iPhone这些。那时候我们也没募到钱,自己花钱送iPhone。送完了以后让他们进来,进来以后就留下来了,成为了第一批种子用户。那时候我们在想怎么构建一个良性,没有纷争的社区。我们要做口碑,做人设,那干脆就把NFT都送出去,不卖,你来了抽奖还有可送iPhone。那时候也没募到什么钱,都是自己掏钱就这么着过了有一两个月。所有员工手头的事情都终止了,所有人就扑在这个上面。我跟Jerry等于说我们开始垫资,抽奖,然后员工的工资包括各种设备,市场费用。最后一月份左右募到钱了,也没多少,募了500万美金。在那个时间内是非常少的钱,少到可能没有人愿意去报道这个事情。我们其实也不想募太多钱,一开始说不行的话我们所有的开发就自己垫了。但后来想了想还是要募资,也是募资源,我们对投资人的要求很严,但作为交换我们的定价也是较低的。我们第一批投资人找的都还不错,第一相信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做成,至少是做成一部分。第二也相应的给了我们第一批比较需要的资源,包括媒体资源和一些在早期项目开发上的指引。之后我们也是用了非常多的私人关系,讲了讲我们做的事情,把身边一些比较厉害的朋友逐渐拉到团队里边,这才算是做的还可以,但一直是有短板在不停地补。从GPS的精确算法,到人工智能的算法,到各种各样的SolanaRust开发,BSC、EVM上Solidity开发和各种各样服务器的扩容,都需要非常多很厉害的开发者跟我们一块去做这个事情。我们有很多很厉害的游戏开发者和发行商,其实有着相对非常安逸的工作,都被我们拉到了web3的船,等于大家一起不管是二次、三次、四次创业,又回到了打拼的年代。确实非常累,像我们从去年的八九月份开始做,到现在没有周末,几乎没有休息,每天都是工作,所有人跟我们都是一样的,所以才可以把项目往前推的比较快速。从零道一:感觉你们一开始对GameFi的认知就要比其他团队深刻得多,这种认知是怎么获得的?Yawn:回到创业这个事情,我做事比较稳,没有出现过创业失败的问题,Jerry创业失败过好几次。我也知道在创业期间如果准备不足,基本的预期和未来的判断做得不精准,这就很容易在后期出现问题,所以我们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任何事情都是有了充分的调研之后我们才去做。包括我们做movetoearn,想知道这个东西到底靠不靠谱,我们几乎参考了市面上所有类似App,我甚至四处跑到犯了阑尾炎。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摸清了成功项目背后的一些原因,也用到了18年那时候的经验,不要老盯着币圈的这些东西,要看大的这个经济环境。所以我们在时间点的控制和开发速度还有关键节点上是非常重视的。什么时候把什么事情给做完,包括对后事的判断都是一个综合的问题。理解是第一步的,先理解了我们要做什么,还要理解目前的市场状态,有什么样的机会,什么时候应该进行什么样的转型。我们在不断的观测身边的环境,并且适应这个环境,如果有能力就改变这个环境。所以计划的调整是持续进行的,这是很重要的,既要看到当下,同时还要顾到未来,当下跟未来是一个不断互相调整的过程。从零道一:如果说你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就没有把它当做一个币圈的项目,而是先作为一个游戏,这种理解正确吗?Yawn:差了一步,它先是要一个可用的产品,币圈这种项目是不多的。从17年来的人也看到了是一个PPT走天下。DeFi来了以后,已经有非常多的产品,而且已经有非常多的基础设施,但这也产生了惰性思维,就拷贝吧,各种各样的池子,没有人真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这个其实是一个让人比较失落的一个现象,因为这个行业太好赚钱了。比如做一个DeFi挖矿项目,然后TVL到一个亿两个亿,五个亿,然后大家开始挖,太多这样的项目。它是一个可用的产品,但是它又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有影响力的产品,因为它跟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那时候想,第一它是一个可用的产品,这个产品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个创新性可以是游戏性也可以是金融性,这是两步走。第一先要是一个可用的产品,再是一个可用的产品里的游戏。你这个游戏里有比较有创新性或者精巧的代币经济学的设计,以致使它有一个金融的属性。这就是一个双向的,人们可以因为游戏性来玩,也可以因为金融性来玩。这就代表如果我们还想做游戏,对这个游戏的生命周期就会延展的相对比较长一些。如果只是把它当做一个DeFi套着游戏的壳,那可能当它的金融属性消失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游戏走到生命周期终点的时候。从零道一:最早GST的流动性池子是怎么来的?Yawn:一开始都是我们花钱充的,我们在为这个池子付钱,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这个产品是一个可以工作的产品。因为我们没有募太多钱,募完钱以后一大部分钱就进到这个流动性池子里去了。但我们认为这个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你不去做,谁会去往里面充钱呢?你就只能去顶,如果项目做得不成功,其实是非常不要命的打法了。牺牲一下自己,我们把它做大,大家都一块吃肉,如果没充成功,可能项目就没有钱了,就要自己花钱。从零道一:你们在自己的Discord和Twitter上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能不能分享一两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例子?Yawn:我们应该是首创在Discord里答题,然后抢身份。这以后可以看到很多其他项目方的人进来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其他项目也开始做这个事情,就是抢答题。我们那时候研究了很长时间,应该做一个让大家24小时参与的这么一个东西,变成了一个小时我们有一个题,这个题是从白皮书里出的,你要抢答的方式去回答。答对了以后你会得到比如一个runner的身份,就可以进行鞋盒抽奖,或者直接得到鞋盒。之后我们又把它跟鱿鱼游戏进行了结合,变成了鱿鱼游戏版的抢答题,有chickendinner。这些东西更多是在把游戏性带入了Discord,包括每周六晚上的AMA也是一个例行的小活动,回答大家的问题。我觉得更多的让大家有参与感和归属感,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设计的时候其实是给用户制造了非常多的坑,比如他无法通过反向计算出来我们是怎么把这个币给出去的,就导致了很多的用户必须要把自己所有的数据全部集中起来,然后进行建模,去反推,他们就会把自己全部的数据贡献出来。有很多技术宅做反推的工作,我们也会同时更新我们的赚取,就变得更加的随机,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社区跟项目方的关系,不停在猜这个钱到底怎么赚,在上面进行一个小博弈。但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它整体调动了社区的积极性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到现在还在继续,非常多的人到处在收集运动数据,你跑了多久,赚多少钱,鞋的属性是什么?他再通过一套模型去反推,比如怎么可以赚的最多,怎么去配,根据什么情况去配。我们也会相应做一些调节,比如我们马上要去开GMT的一些使用空间和赚取方式的时候,整个赚取又变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所以说是持续性的,我们跟用户之间有这么一个博弈一直在。这是在Discord上进行的,因为大家要交流。我们也是从这个方面看,这个游戏性的App制造了非常多的话题。这些话题不是像传统GameFi里面说我们赚了多少钱,它更多的是一种策略优化的话题,而我们一直在埋坑,让这个策略优化变得不稳。大家不断在往前去推,在推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各种新鲜的玩法和应用空间都出来了。从零道一:从一个新手玩家的角度问三个问题:能不能让我家狗去跑?这个游戏多久能回本?可以作弊吗?Yawn:首先,让狗跑和在车上摇手机是涉及到觉得好玩的探索性作弊。还有就是恶意作弊。这两个我们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探索性作弊更多是让他们的手机变成moonwalking状态,无法去挣钱,因为有一些运动轨迹是不符合人体运动的。对于恶意作弊来说,我们有专门的后台监测,并且在做合适的解决方案。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回本,如果去各种群里问什么时候回本,大家基本上会跟你说永远回不了本,因为很多人他是会去探索游戏性的。现在有非常多人,真的把它当做一个生活方式的App来使用,已经不在乎回本了,我就喜欢每天拿这个去外面走一圈。我觉得这是我们想看到的事情,人们不再去特意去追求一定要回本。我觉得很多人去喊什么时候可以回本,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他在看这个东西是不是马上就倒了,我可能在回本之前就归零了。当他们在社区里观测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没有人在乎回本的事情,已经这个App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大家已经不在乎赚多少的时候,每个人都赚得不错。这是非常神奇的一个事情,现在入门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但也是因为入门门槛已经挺高的了,导致进入的这些人的认知水准都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一个点,他们来不是为了白撸这个钱,是想通过这个App类似买一张健身卡去改变一下自己生活状态,同时也赚了一些钱。但是赚的这些钱也会愿意回馈给这个生态里面去,比如说合成宝石,去产出更多的鞋,给鞋升级,还有之后更多的玩法,它就变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经济系统。而不是如果我们现在把门槛降得非常的低,你会看到非常多的人一下就进来。我们可能一下的用户量可以突破100万,但是之后会有大量的人开始挖卖提,因为他们的确真的需要这个App去给他们赚钱。但是目前因为比较高的入门门槛,以至于现在的用户的整体质量比较高。从零道一:你希望一个新进来的玩家怎么去玩?Yawn:我一向不建议一进来以后花太多的钱,我觉得大家进来以后要有一个相对平和心态,就是买双鞋先玩着,然后你会发现,原始积累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比如从你第一双鞋到有第二双鞋。也是在培养每天出去走一走的习惯,当你产生这个习惯以后,你就想去再搞几双鞋。这样的话从每天走路10分钟到每天走路20分钟,这段时间就是要去积攒你的鞋,如果你不想花钱,你就一点一点的走,走完了把钱换成Sol再去买双鞋,然后再走完再升一双鞋,可能就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你要有相对较长的积累,之后才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上来以后只要氪金就可以了。我是魔兽世界老玩家,经常说上来就可以氪金氪到大佬,但这种方式我觉得是非常不好的。包括我们一开始送的这些鞋全部是最低级的鞋,最高级的鞋只有通过不断的合成和这种升级的方式才可以拿到。如果一上来就买最高级的装备,你都有最高级的装备了,那这个游戏打不打其实挺没意思的。只有一开始的那1000人、5000人有最高级的装备,然后你去虐其他的用户。我觉得也是很多现在链游一个很大的问题,上来就把最好东西卖掉了,那你之后卖什么呢?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既然是GameFi你上来把最牛的装备给人家了,人家把你挖垮了,你的经济系统是非常承压的。我觉得一开始很多游戏开了个不好的头,大家又通过惰性思维全部都跟上去做,以至于很多的GameFi现在不敢去发他的游戏的,这么多人买了NFT,你游戏只要上线这么多人等着回本,一下就给你挖垮了,这个问题变得很严重。从零道一:GameFi和web3里还有哪些项目你比较感兴趣?你对整个行业的思考是什么样的?Yawn:说的不好意思一些,我们现在完全没有时间去看其他项目。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我都不知道我在看什么项目,所以很难回答。我们觉得应该先把自己的项目做得更稳扎稳打一些,而不是去变成投资人。我们在这方面非常的克制,所以没有去太多的研究。但是说到web3和GameFi的未来方向,我一贯的观点是只有在web3上面才可以孕育出web3native的项目。这就像传统行业不可能孕育出Facebook、Google和TikTok这种公司,它必须是原生在web2生态的这些人。这一批创业者他们从小时候接触到互联网,到上大学读计算机科学然后再到创业,最后自己做一个很成熟的产品。他可能所有的经验和经历都是这个平台上留下的。web3我认为是一样的,web3创业者一开始第一个游戏可能是Cryptokitty,第一个NFT可能就是CryptoPunks,只有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出来的人,他才能真正领会到web3的精神。我们作为草根的项目,服务的就是原生态的用户,我们给他们提供的价值反馈可能会远超于web2,也是因为这样的反馈才可以聚集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用户到web3上是有权益的,不管是你拿猴子还是Azuki这种蓝筹的NFT,都是可以有分到相应项目成长所沉淀的价值。它可以以币或者其他形式,还给这些用户。这其实是开启了一个在传统监管框架下,非常危险的一个状态,变成了证券。但我们是去中心化的,目前监管拿这个东西没辙。发展的趋势产生了,用户的需求和呼声有了,监管是可以不断地压制,但我觉得最后会达到纳什平衡的状态。监管允许一些金融创新的事情出现,金融创新也应该遵守监管规则。最后web3大家都进来了,项目方的确可以给早期支持者带来很多红利,大家愿意相信,愿意去投身到这个行业,同时也担心监管会不会有锤子落地的情况。但我觉得监管跟行业的发展也总是一起往前探索和发现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都进入web3了,最后监管方也会有折中妥协。如果没有进入,作为这个监管主体的国家,就会失去发展的一些机会。全世界的监管,包括美国的监管都非常严。我觉得有监管的考量,但现在监管赶不上科技创新的速度也是很大的问题。比如瑞波币被告,Uniswap被告,再往前BitMEX的创始人ArthurHayes也被告。短短的从2017年到现在,从ICO、STO到现在DeFiProtocol挖矿和会员制NFT的出现,仅仅过了五年时间。我们看到已经有好几波的尝试,不断被推回去又重来,监管也随着这个行业慢慢往前走。我还是较为谨慎乐观的,作为一个新生产业,早期不理解或者嘲笑这个行业的人大有人在,但也正因为是一个新兴行业,有较强的金融属性,且争议性很强的一个行业,才能带来更多福祉,不断吸收有能力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从零道一:现在STEPN对不同链上做开发的考虑是什么?短期之内不同链之间还是相对独立吗?Yawn:是这样,区块链桥从一开始的Wormhole到现在Ronin被盗窃,始终是一个安全隐患。这又变成了一个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事情,到现在最安全的桥还是去币安交易所里交易。即使有一些用户体验上的妥协,也要防止隐患出现。所以BNB链就是BNB链,Solana链就是Solana链,如果再去接更多其他链,也是相对封闭的生态,换币就要去币安的区块链桥去换。从零道一:你们会在内部建一个跨链的系统吗?Yawn:目前看是没有必要,我们发现Solana的用户可能跟BNBChain和币安的用户交集不大,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除非有现象级的产品出来,不然他们是不会跨链的。比如我就是币安的忠实用户,假如我有1万个BNB,我每年就吃这个几个Launchpad的项目,或者存币生息,有一个预期的年化就够了。他为什么要去Solana玩呢?Solana的用户也是一样的,他在Solana上玩NFT玩得很开心,为什么要去以太坊呢?我开这个侧链,就是因为币安的BNB用户,一般不会跨到Solana去玩,有些用户会,但毕竟大量用户懒得去换。就算像Solana这种相对来说非常成功的公链,有时候和用户聊,回答说Solana都没买过,手上都是ETH。所以用户是相对分离的,我们需要不同的链去满足需求。从零道一:会考虑让不同链上的用户一起社交吗?Yawn:要有清晰的定义社交和社区的分别,我们现在还是在讨论一个社区或者社群,Discord是我们的社区,我们在做的也是社区构建,没有做任何社交属性。社交属性是很难的,如果让这些用户沟通,他们可以在社区里沟通。在App里沟通要么中心化服务器去处理,要么搞跨链。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到社交的点。现在更多是通过社区去发掘一些社交属性的东西,比如说社交分享,我们马上会开一些社交分享类的东西,但这离真正的社交还差得远。我们认为相对的杀手级应用程序或者基础建设还没出来,我们只能是在边缘尝试实验。看看哪些是有效的社交,哪些是无效的。这就会使我们从Axie追随者的位置,慢慢要去看如何在社交上做更多的探索,这里会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就要不断地试错。所以根据我们的路线图,社交可能是接近明年年底才去考虑了,在这之前更多的还是如何去构建我们的游戏性平台和我们NFTMarketplace的平台。从零道一:对于现在准备进入crypto的创业者们你会有什么样的建议?Yawn:战略定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说,我今天不买,明天要涨了怎么办?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很多情况下亏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首先是战略定力差,迅速的把本金花光,在这方面布局是非常不可取的。第二个就是跟风,所有人都弄,结果大家都亏惨了,到最后抱团哭。甚至很多人只是去带节奏,他自己并不去,你反而弄了。惰性思维非常不可取,但是这其实非常难,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人去问,可能会看到很多错误的信息或者认识一些错误的人,给你带入错误的方向,这是很有可能的。在网络上,尤其是web3这种近似于匿名社区的地方,坏人总比好人多。要有一定的金融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要有一定的控制风险的方法。所以说创业者allin,这种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状态,其实是对的。像我们如果去做餐饮,去做建材,做的再厉害,做成了区域性的行业龙头,也就是那个样子。不可能有太多大成功,只有在新兴行业才有这种机会。就像早年来澳大利亚很多新的城市的人,也是移民来的,包括英国新教徒被迫害之后去到美国,还有美国的西进运动,它都是找寻新的机会,当然西进运动对印第安人是一个很不幸的事件。人们找寻新机会的时候,总是有风险。看到机会是对的,同时也要看到风险。自己要有风险的判断,不光是对币圈的判断,也要对大环境有所判断,像我们现在每天盯着美联储,看是不是要加息了,是不是要缩表了。包括国际地缘的局势,你只是炒个币,结果炒成了国际地缘局势的专家,听起来扯淡,但的确是这个样子。...了解更多Twitter:https://twitter.com/yawn_rongSTEPN官方网站:STEPN.com原地址

加密矿企 Crusoe Energy Systems 收购电气制造商 Easter-Owens:6月24日消息,比特币矿企 Crusoe Energy Systems 宣布已收购总部位于美国丹佛的 Easter-Owens Electric Co. (Easter-Owens),财务条款未披露。Easter-Owens 是电气系统模块化数据中心和专业化数据中心的制造商,运营着 100 个模块化数据中心,此次收购将使 Crusoe 能够优化产能、成本、质量和供应链,还将有助于加快Crusoe新数据中心系统的设计过程。Easter-Owen的70多名员工将被整合到Crusoe团队中。

Crusoe最近在 C 轮融资中筹集了5.05亿美元,以加速其采矿业务的发展。当时,该公司表示计划到今年年底将员工人数扩大到250人。[2022/6/24 1:28:14]

元宇宙平台Ready Player Me完成1300万美元融资,Taavet+Sten领投:12月28日消息,元宇宙平台ReadyPlayerMe完成1300万美元融资,Taavet+Sten领投,GitHub联合创始人TomPreston-Werner、KonvoyVentures、SamsungNextVentures和TinyVC等参投。

据悉,ReadyPlayerMe旨在让用户得以在元宇宙中通过NFT等虚拟产品确立虚拟身份,目前已有1000多个项目方在该平台使用其产品。媒体集团华纳兄弟、时装公司迪奥和运动服装品牌新百伦都在与ReadyPlayerMe合作,以期在未来融入元宇宙。[2021/12/29 8:10:24]

NBA球星Steph Curry推出2974件NFT系列:12月21日消息,NBA球星Steph Curry将在FTX出售2974件NFT,以庆祝他在NBA的每一个三分球,每个铸造成本为499美元。原定计划时间为12月21日北京时间上午09:00,最新消息已宣布推迟30分钟。此前报道,NBA巨星斯蒂芬·库里今年9月成为FTX的全球大使和股东。(Foot Wear News)[2021/12/21 7:52:38]

库币创始人评Steem事件:交易所应努力保持中立:针对近日Steem软分叉、网络停运以及牵扯出的联合交易所乱用投票权等事件,库币交易所创始人Michael在推特上表示:“交易所拥有的用户越多,管理的资金越多,相对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交易所应该保持中立态度”。库币数字货币交易所,为来自207个国家的500万用户提供币币、法币、合约、矿池、借贷等一站式服务。[2020/3/3]

声音 | Minister Joseph:马耳他是区块链的机会之地:据independent报道, 马耳他总理Minister Joseph表示,“马耳他是区块链的机会之地,区块链种子落在肥沃的土壤上。我们开始浇水,以确保它以有机的方式生长,建立区块链以确保它在时机成熟时结出果实。[2018/11/1]

标签:STEWEBEFISTEPAIDOGE Stellarweb3.0币圈defi币多少钱一个Step Hero

DYDX热门资讯
HARD:IOSG:EIP4844将开启L2交易费降低可预见的洼地效应

自从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围绕Rollups制定了以太坊的路线图后,很明显Rollups将在以太坊的未来发挥核心作用.

1900/1/1 0:00:00
CUR:iZUMi Research:Curve War新战局,Uniswap V3会是UST和DAI更好选择吗?

前言:Terra的4Pool提案--CurveWar的终局之战?为了拓宽UST算法稳定币在以太坊以及兼容的各条公链中的使用场景.

1900/1/1 0:00:00
IME:NFT熊市期间,除了「躺平」我们还能做什么?

《时代杂志》、Rarible和NFT策展顾问AleksandraArtamonovskaja分享了他们的观点,随着市场进入低迷期.

1900/1/1 0:00:00
PIT:盘点Polygon生态值得关注的8个空投机会

羊毛党间广泛流传着“牛市交易,熊市撸毛”的八字真诀,在市场行情疲软下,寻找值得埋伏的空投项目不失为一个好的应对方法.

1900/1/1 0:00:00
EDA:捍卫UST损失数亿美元,一文起底华尔街神秘做市商Jump Crypto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雅痞。2022年5月16日,TheBlock数据研究总监IgorIgamberdiev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表示,JumpCrypto于一周前试图恢复UST与美元的锚定,并向Cu.

1900/1/1 0:00:00
OPT:Optimism成长史:3人、5年、90亿美元估值

五月初,Messari在自己的报告里对Optimism做了深度分析,并给出了90亿美元的估值。经历多轮巨额融资后,Optimism已是a16z、Paradigm等顶级VC之间的共识.

1900/1/1 0:00:00